网上看见一个问题:“分享有哪些益处?”
下边有一个答案其实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
发贴子的人说她之前的看法是,分享就相当于给他人做嫁衣,在给他人赶超自己的机会。
但她后来认识了一个女宝宝,她有哪些有趣的事情、她了解的“独家新闻”、最新知识等,还会发到群里和你们一起分享。
平常碰面的时侯,那种男孩也会毫无保留地说出自己的种种见闻、经历、感受,每次都是这么快乐,潇洒。
后来她试着改变自己,像那种男孩一样去分享,她吃惊地发觉:
原先很多朋友都是这么友善、真诚,她们也会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内容,你们一起阐述。
她显得越来越乐于助人,他人也更乐意帮助她。
她感叹说,我想着这就是分享的魅力吧。
画家苏芩说:
“所有因果,不过是场互动。”
你若对他人口出狂言,就别怪他人对你恶言相向。
你诚意诚心地对待别人,他人才会真心实意对你。
有句话说:
“计较是小聪明,分享才是大智慧。”
计较只能让你一时占实惠,却不能让你一世不吃亏。
你对别人锱铢必较,他人又怎样对你毫无保留?
事事计较的人看似精明,却常常只能得到一些蝇头小利。
分享有时看似让你有所失,但你付出的总有三天会以其他的形式回馈于你。
心宽一尺,路宽一丈,许多事,看似利他,虽然利己。
不忘换位
斯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一书里讲过一件事:
有一次他坐轻轨,遇见一个女儿带着3个儿子。
儿子们吵争吵闹乱作一团,母亲则无所作为,不加管束。
惹得周围的人纷纷侧目,非常不满。
后来,柯维总算忍不住上前,要求这位母亲管一管她们的女儿。
那种父母跟柯维说抱歉,并告诉他女儿们的女儿刚才逝世,她们可能都有些手足无措,不晓得该如何接受这个事实。
柯维瞬间怒火全消,转而寻问那种父母自己有没有哪些可以帮到他的。
对于别人的生活,我们有时侯只能看见一部份,看不到全部的事实。
只有深入了解,换位思索,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别人。
《了不起的盖茨比》一书里有句话说:
“每当你想要批评他人的时侯,你要记住,这世上并非所有的人都有你所拥有的这些优越条件。”
他人走过的路我们不曾走过,他人吃过的苦,我们不曾受过,指手画脚容易,感同身受很难。
当我们对他人评头论足的时侯,他人内心可能正在经历我们所难以忍受的熬煎。
将我们置于哪个位置,我们未必能做得更好。
亨利·福特说:
“成功的绝招,在于把自己的脚放在他人的衣服里,因而才能站在他人的角度思索问题。”
想要维持一段好的人际关系,真正理解别人,还须要想别人之所想,忧别人之所忧,急别人之所急。
你须要站在他人的位置去看问题,而不是一边溃败,一边说着“我懂你”。
不怕麻烦
心理学上有一个“富兰克林”效应:
相比这些被你帮助过的人,这些以前帮助过你的人会更乐意再帮你一次。
想要维持好一段关系,我们须要帮他人解决麻烦,也须要适时地给他人“制造”一点麻烦。
熊猫和毛竹两个人的友谊就是从麻烦开始的。
他们俩在同一家公司下班,却从没说过话。
有天午睡时间,熊猫去公司露台打了个电话,结果关窗户门的时侯不晓得出了哪些差错,竟然把自己锁门在外边。
透过窗户的玻璃窗往里看,其他人都在睡觉,只有毛竹一个人戴着麦克风聚精会神地在看笔记本。
无奈之下,熊猫只得通过公司陌陌群向毛竹求援。
毛竹非常友好地帮熊猫打开了门。
早晨熊猫工作中又遇见了一个困局,率领自己的老职工不在,手足无措的熊猫只得硬着头皮去麻烦毛竹。
一来二去,两个人熟识了不少。
后来毛竹有事会拜托熊猫,熊猫也会不时找毛竹寻求帮助。
他们渐渐弄成了好同学,焦不离孟,孟不离焦。
熊猫经常对人说,毛竹是她“麻烦”出来的同学。
你麻烦我时,我的生活里新鲜事才能层出不穷;
我麻烦你时,你的窝心事也会渐渐无所遁形。
“麻烦”看似很麻烦,却是增进彼此关系的抓手。
相互麻烦,也是维持关系的一种形式。
维持一段关系不需千方百计,也不需哪些计谋心机。
不吝分享,保持诚恳,一段关系就有了来处。
不忘换位,懂得共情,一段友谊就有了融洽的可能。
不怕麻烦,彼此帮助,两个人才能风雨同舟,一路同行。
愿桃李春风时,有人与你把酒言欢;江湖夜雨时,你也毋须一人面对青灯。
愿你喜时有人共享,忧时有人共担,同学漫天下,所遇皆真心!
作者:夏溪,笔耕不辍,作诗与远方,也写这烟火人间。来源:慢岁月读书(ID:manshiguangdushu),快节奏生活里,给你一份慢岁月,渐渐读书,快快成长。有书经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作者。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