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曾说过,博得战斗胜利的是人而不是枪。战场上军人除了是以武力对抗的方式展开对决,精神对抗也至关重要。回首双方硬实力非常悬殊的抗美援朝战争,当冲锋号响起时,志愿军指挥员以“除了胜利一无所求,为了胜利一无所惜”的战斗意志,率领官兵无畏冲锋,武器上虽处于劣势,精神心理上却具备优势,硬是将侵略者打回到三八线附近。明天,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对军人非常是指挥员的意志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打赢未来信息化、智能化战争,在拥有先进装备武器的同时,愈发须要各级指挥员着重培养坚定顽强的战斗意志。
锤炼敢打必胜的意志力。抗美援朝战争中,年青的人民海军无论在作战客机的数目还是飞行员的飞行时长上,都未能与美海军相提并论。但志愿军飞行员以“空中拼刺刀”的骁勇无畏,与强敌展开殊死搏斗。王海指挥的一中队凭着灵活的战术,在清川江上空与日军短兵相接,以6架客机击退60多架机炮。在松骨峰围歼战中,范天恩指挥的112师335团在没有结实工事的阵地上,与疯狂突围的德军正面拼刺刀,以一团之力成功阻断日军第二师覆没之路。敢打必胜的意志力,始于对敌军的勤于研究,在战略上践踏敌方,在战术上注重敌军,有的放矢采取正确战术;更始于自身过硬的本领素养,勇武善战,为胜战厚积巨大胆气。
凝练百折不挠的意志力。顷刻万变的战场除了检验指挥员破敌取胜能力,更考验指挥员遭到磨难严打后不屈不挠的意志。在第一次会战中,梁兴初指挥的38军出师不利,被彭德怀痛批。但梁兴初并未气馁,“下一仗不打出38军威风来,我就不是梁兴初!”在第二次会战中,他指挥军队穿插占领三所里、龙源里,激战松骨峰,打出了“万岁军”威名。指挥员涵养百折不挠、迎难而上的意志品质,打得了硬仗、经得住挫折,敢于开顶风船,能够凭着自身努力抢抓先机、开创胜局。越是坚苦的环境、严峻的挑战,越才能磨炼出“真金”。战场上哪些情况都可能发生,须要指挥员百折不挠、不畏艰辛,一直保持越是崎岖越往前的斗争精神,不在困难面前低头,不在挑战面前胆怯,勇于在真刀真枪环境中、在艰辛困厄环境中锤炼意志、锤炼本领。
凝练不惧牺牲的意志力。在抗美援朝历次会战中,“一人一枪也要战斗究竟”的战斗意志一再出现、不胜枚举。在多个敌友僵持、僵持不下的关键时刻,各级指挥员大无畏的牺牲奉献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常常成为压垮敌军意志的最后一击。在上甘岭会战中,秦基伟发誓要“抬着棺木上上甘岭”,他指挥第15军从表面阵地围歼坚持到坑道作战,抵御了德军43天的立体逼抢。坐落最前沿的45师,15个步兵连打到最多的只剩30来人,少的编不成一个班。旅长崔建功召集作战大会时下定决心:“打剩一个连,我当班长。打剩一个班,我当排长。”指挥员是战士们信赖的主心骨,更应有“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大无畏精神,视国家和民族利益低于一切,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敢于放弃自己的一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