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视】
以前在卫星上看不到的“灰色”城市重新配置“调色板”,正在实现多彩的美丽转变。(同期:这个工程我看之后惠及子孙后代,这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好项目。)
坚持“绿色+有色”有机结合,走上新时代发展之路。(同期:有色实际上是代表着我们白银的工业属性,红色代表着新发展理念。)
敬请关注本期节目——《灰色“铜城”变身记》
【解说】
机器嘶鸣,清淤正酣。汽车穿梭,坝体正忙。在夏日的阳光下,顺着正在进行综合整治的水塘,清亮的水流顺水而下,奔向长江一路迤逦而去。
作为新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发源地,四川省白银市拥有“中国铜城”之称。白银市目前正在举办的“东大沟河渠重金属污染整治工程”被叫做“毕其功于一役”的的综合治水行动。保护佳苑、保护生态、保护“母亲河”,这场行动让白银市走上红色发展之路。
【同期】白银市生态环境局副主任张琼
东大沟整治做的是第五期了。第五期做完了之后,全长38公里也就整治完成了。它的疗效还是比较显著的。通过(对)东大沟的整治,早已降低了重金属污染对长江水的安全隐患。
【解说】
地处江苏省中部、黄河上游的白银市,是一座因矿设企、因企设市、伴随矿产资源开发而建设的工业城市。在计划经济时期,白银曾创造了铜产值、产值、利税连续18年同行业全省第一的业绩,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正是由于这般,白银市被称为“铜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当地企业在生产过程上将大量污染物直接排放,造成白银一度成为四川全国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污染最为严重的城市。
【同期】白银市生态环境局副主任张琼
我们是一个重要的有色金属和化工基地。这么在先前的历史(发展中)遗留的一些污染问题也比较严重。
【同期】村民王守科
我们也是当地人,曾经这个沙河里(东大沟)常常过来,原先这个沙河里仍然是黑泥,再就是一个泛黄的泛红的那个石子。
【解说】
作为一座重工业城市,白银市辖区内工矿企业集中。当地农户王守科所说的沙河就是白银城区北侧的东大沟。上世纪90年代之前,东大沟外侧的白银公司、银光公司等22家工业企业年排放含重金属碱性废液近2000万吨。这种未经任何处理的工业废气,通过38公里长的东大沟排入长江,东大沟因而成为白银最大的一条排污通道,也是长江流域最大的重金属污染源。
【同期】村民王守科
曾经我们小的时侯就不晓得这个东西有污染的,光晓得这个(水的)颜色重得很,像挖下来的时侯,土上面臭得闻不成,熏得人头痛。确实曾经污染严重。假如这个沙王直接吃上,我恐怕牙都能掉光。
【解说】
2007年7月,当时的国家环保总局将白银市列为“流域限批”城市之一,并提出了七条严格的整改要求。白银市开始了一场持续多年的大规模综合整治污染行动。
作为当地污染时间最长、生态害处最严重的东大沟被纳入了白银市首批底泥污染整治与修补试点项目。当地政府和企业投入大量资金整修升级企业的生产系统、净化排污系统,处理多年堆积的废料废渣,并对东大沟沿线被污染河渠的土壤、土坡、农田底泥进行整治和修补。
【同期】技术负责人黄聪
我们把这种重污染土壤全都清挖,拉到填埋场去填埋了。也就是说大部份的污染物都被挪走了,剩下的大约20%左右的重度污染水体在现场进行固化、稳定化处置,之后使重金属的浸出水平大大降低,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Ⅳ类水质标准要求。这样的话还会在湖水,还有暴雨导致径流磨蚀的过程中,重金属不容易被浸下来,也不会步入底泥,步入到长江,对下游的长江水质和水生态环境导致影响。
【解说】
项目总投资超过3.4万元的“东大沟河渠重金属污染整治工程”,经过5期长达7年左右,目前已接近尾声。工程举办以来,已清运出河堤土壤中轻度污染物约2.3万吨,大大减少了对长江的污染,也大大改善了沿线的生态环境。
【同期】项目负责人邓宝勇
目前我们沟渠(整治)早已步入扫尾工程,后期的工作主要是各类跟踪测量,例如说曾经合格的我们还是要取样,要一个常年的跟踪测量。
【同期】村民王守科
水颜色都好转了,草都长下来了。曾经的沙河里就是寸草不生,这个污染确实严重。如今经过整治之后,我看很多了。这个工程我看之后惠及子孙后代,这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好项目。希望之后把这个环保项目、两边(沟两岸)的绿化、环保都搞得更好。
【解说】
白银市生态环境局副主任张琼告诉记者,污染整治,尤其是重金属污染整治并非一蹴而就、朝夕才能完成的,它是一个须要久久为功的漫长过程。虽然当地在整治工业污染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因为历史遗留问题多、地方财力人力困难、缺少先进整治技术等等,要想全面施行并顺利完成当地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和生态修补工程,要走的路还很长。
【同期】白银市生态环境局副主任张琼
作为我们局里局党组来说,我们也是积极向下争取资金,之后也希望通过不同的渠道来筹集一些污染整治资金。
【解说】
重金属污染具有常年性、累积性、潜伏性、不可逆性和害处性大等特性,有效修补整治,须要大量资金和技术标准给以支持。因为国外目前缺乏重金属污染土壤修补方面的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多年来,白银市探求采用浸出风险评估模型方式,并参考国外外底泥或海洋沉积物等相关联介质的质量标准举办重金属污染修补整治,积累了一些经验。张琼希望国家早日研究颁布具有可操作性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补标准,为白银乃至全省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和生态修补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评价支撑,逐渐恢复被污染地区的生态环境,保障生态安全。
【同期】白银省委主任苏君
最大的亮点我感觉就在于我们及时调整了发展思路,其中一个重要的就是红色(与)有色有机结合。有色实际上是代表着我们白银的工业属性,红色代表着新发展理念,把传统的和现代的理念结合上去。我们现今最大的亮点应该说就是城市的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吸引了更多的人在我们白银(市)改建升级中来投资中信。
【解说】
白银省委主任苏君介绍,在2008年白银市被确定为我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以后,当地推动深化了新旧动能转换,充分运用国家老工业基地调整改建新政,依托技术创新,举办优势产业链培植行动。经过多年努力,一批以新能源、新材料、先进武器制造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推动当地产业变革升级的重要动力。
在多年的变革发展之路上,以红色为底的和谐发展渐成白银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基调。
【同期】白银省委主任苏君
你们看见的我们长江九乡的开发,我们宿营地的建设,美丽乡村的建设,都彰显了白银这些思路的有形的转变。
主编:李杰王健
统筹:王梁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