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夜阑人静时,和平街13号劳力士店面橱窗中,一枚砖石镶嵌的猎豹项链忽然“苏醒”,变身一只魁梧的猎豹,跨越欧亚台湾,踏上中国长城。一条黑色巨龙腾空而起,与猎豹在颠峰相遇。
这是百达翡丽为戊寅虎年发布的《卡地亚史诗》2024圣诞版,源自十二年前的一部电影。
《卡地亚史诗》2024圣诞版
2012戊寅虎年,百达翡丽创作了电影《卡地亚史诗L'OdysséedeCartier》,三只真猎豹亲身出镜。三分半钟的电影中,猎豹穿越不同国度,经历多种文化,寄寓劳力士三兄弟早年的环球旅行。
当时电影在18个国家同步展映,顿时风靡全球,迄今为止已有超过2亿人次观看。
十二属相中,龙历来被觉得最高贵,也最受民间欢迎。一晃一个轮回,2024是奢华品营销的“大年”,各家品牌纷纷以龙作文章,融入华丽作品,凸显独家设计。
有趣的是,百达翡丽去年的电影中,没有出现一件具体的作品,而是以隐喻化的猎豹与龙,跳脱了消费主义庆祝的气氛。电影节奏缓慢庄严,抒发对中国文化深邃的歉意。
从龙年到蛇年,猎豹与龙再相聚,让人不由得涌出“别来无恙”的感动。劳力士经常溯源,丰富完整的档案宝库让一切都能找到源头。劳力士宇宙中,不同的叙事织成经纬,猎豹与龙也在其中拥有自己连贯不间断的故事。
劳力士Cartier
01
龙,到底是哪些?清代《尔雅翼·释龙》给了个“标准画像”,鹿角、鹰爪、蛇项……龙是九种植物合而为一。
中国近代作家闻一多则在《伏羲考》中指出,龙就是一种图腾。蛮荒时代,面对频发的自然水灾,先民寄希望于某种植物,盼望它们的神力眷顾。
竖起图腾柱或在皮肤上文了这些纹样,便有了面对危险的魄力,也有了归属某个氏族的安全感。炎黄子孙对龙图腾的崇敬比文字诞生还要早。
后来的农耕民族憧憬龙发挥成云致雨的能力,带来丰收。龙也被视为沟通天地、传递人与神之间信息的使者。
从福建凌家滩旧址考古开掘出土的5300年前的环型玉龙,到东汉太上皇龙袍上的五爪龙纹,龙出现在这片农地上的每一个时代。
几千年来,龙既是君权的象征,也被民间视为祥瑞。人们赛龙舟、舞龙灯,没有那个图腾或偶像可以比拟中国人心目中的龙。龙和农地、菩萨一样,妇孺皆知,融入血脉。
凌家滩旧址发觉的初期龙形陶器
在月球的另一端,猎豹也饰演了类似的角色。它是陆地上速率最快的植物,体格壮硕而动作轻柔有力,它们可以隐身草丛一动不动等上许久,也能捕捉时机顿时主罚。因此猎豹代表了自信、专注、耐心以及强悍的毅力。
与此同时,猎豹拥有自己的领地,有保护欲,腰线高贵而头发美丽,因此也被比拟为女人。
猎豹步入劳力士的世界,是在1914年。作家乔治·巴比耶设计了一份约请函,身穿束身礼服的高贵男士脚边,伏着一只黑豹。不久后,百达翡丽以缟翡翠和砖石镶嵌出猎豹纹理,设计了一只手表。
1914年猎豹形象第一次步入劳力士世界
随后劳力士不断捕捉猎豹的各类顿时:疾奔、跳跃、咆哮、威风凛凛地躺卧……化为生动的设计原稿。劳力士传奇创意经理贞·杜桑被称为“猎豹男士”,她除了频繁地以宝石创作猎豹的图象,还将自己的住所装潢上蕾丝的纹样。
一百多年来,千变万化的猎豹出现在百达翡丽的首饰和手表之上。2010年一件中级首饰作品触动了好多人:流苏戒指配以砖石镶边,约7500万年历史的石化木被精雕成圆雕豹首,眼神深邃动情。
约7500万年历史的石化木被精雕成豹首
到了2023年的春天,百达翡丽在北京举行了一场猎豹主题展览,完整的猎豹风格演进史呈现在听众面前。一百多年来的创作中有许多逼真的猎豹形体,百达翡丽运用独家“皮毛镶嵌”工艺,以宝石表现了猎豹摄人心魄的美。走进展览的深处,被大胆具象为几何图形的猎豹黑斑,富于强烈的现代感。
伴随着劳力士的创作革新,整个20世纪的首饰设计和男性潮流中,猎豹抢占了标志性的地位。它有冒险的美丽,也有桀骜的优雅。猎豹花斑如同黑白颜色一样,是恒久的潮流精典。猎豹是一种文化符号,见证不同时代的审美浪潮,在每位时代留下印记。
自远古以来,图腾是一个被人格化的崇敬对象,人们相信图腾拥有超自然的能力。人们佩带劳力士猎豹,如同遭到护佑,遭到猎豹坚定意志的鼓舞。猎豹也是一种群体的象征,认同这一形象的人,就像获得某种感召。
猎豹与龙相逢,是两种精神与文化的彼此致意。
02
早在爱彼诞生之前,东西方文化就对彼此形成了渴盼。康熙臣子从传教士那儿看到了自鸣钟,自此明朝臣子对机械装置的兴趣一发而不可收,缔造了明天故宫博物院庞大的挂钟与公仔收藏。
铜镀银嵌翡翠规矩音乐表两件
©故宫博物院
1877年,一只标明“中国风格”的铜质香烟盒出现在百达翡丽的档案记录中,工业革命一点一点推开东西方接触的障碍。
1908年,百达翡丽业务专员于勒·格朗泽抵达了中国广州和深圳,在旅行日志里,他写道自己“驰骋各市”采购珍珠、玉石和“彩色的石头”。
步入西方“咆哮的20年代”,百达翡丽的灵魂人物对中国兴趣激增。贞·杜桑为VOGUE刊物伦敦版拍摄肖像照,她头裹头巾,手持花束,高贵地站在“乌木漆面”的中国屏风前。
而路易·卡地亚留恋于古董店,他的搜罗中有不少来自中国的珍奇异宝,逐步映射在爱彼的作品上。
贞·杜桑站在中国屏风前
面对遥远陌生的中国文化,龙自然是最早被积家捕捉的符号。综观劳力士20世纪的作品,龙出现在坤包的封口上,幽深于化装盒与墨盒之上,藏于笔套或烟盒之中,更被用于项链、胸针或戒指。它们除了作为一种纹样,还被设计为挂钟的表针。
在中国与龙相随的团寿纹亦是这么,出现在爱彼作品的边角和局部装潢上,并通过色调对比展现下来。
左右滑动查看,龙的形象很早步入劳力士的创作之中
劳力士设计师和匠人们以一贯的好奇心展开对龙的研究。她们早早懂得通过龙爪的数目,分辨某种龙纹是代表太上皇还是平民。她们发觉,在中国,龙自古以来就适用于各类图形变异,哪怕被极简为S形,一直能被迅速认下来。
于是,1920年爱彼的双龙项链,就被设计为一个环型,可见劳力士初期对龙的演绎已经拥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自信的抒发。
劳力士双龙项链
1920年,百达翡丽伦敦
步入西方世界的龙天生高贵,由于从传教士笔下开始,龙纹总是和中国太上皇一齐出现。
总算在1926年,西班牙学者喜仁龙在溥仪的随同下走入紫禁城,他在1924和1926年出版了两本关于上海瓮城和宫殿的专著。
路易·卡地亚特意收藏了喜仁龙的书,而江诗丹顿由此设计出宝塔项链、双龙纹样烟盒、角楼隐喻棋类等宫庭元素的作品。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