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6年那会,我还在上学院,DOTA2天梯还是只有3000分,还是不喜欢出BKB。在哪个Ti周期,有两件关于刀塔的事让我印象深刻。
第一件事是法兰克丰田锦赛上,Ehome在败者组淘汰了VG,刚才出道不久的Ehome.OldChicken,赛后访谈时莫名其妙说了句“CNDOTA已完”。要晓得不久前中国队还在Ti5上夺得了2345名,这句话吓得后面的翻译愣了半天没敢翻。
不过OldChicken是谁倒并不重要,他后来的职业生涯以一些残暴而诙谐的画面告终
和昨天的追忆与想像不同,当时的国外刀塔社区,虽然早已处在一种特别微妙的、如临大敌的氛围中。Ti5虽然看起来虽败犹荣,但中国俱乐部那一整年里压根没拿任何一个Tier1比赛亚军,Ti6周期一开始的成绩更是低迷。现在有人讲古解释为何美国人不玩刀塔,喜欢说“CNDOTA把日本服务器都打没了”,但毕竟服务器没了以后,那年的MVP.P却在北京特锦赛攻陷中国队客场。
无法忘怀的一个系列赛
不过,那种时侯所谓的“如临大敌”,虽然又不伴随真正的、长期的磨难,让你们都以为只是宫缩,一切都会好上去的。
第二件事是,我有个天天玩《刀塔传奇》(也就是现今的《小冰冰传奇》)的同学,有天过来跟我说《刀塔传奇》被暴雪和V社告了。又过了一段时间,他说告完了,游戏要更名,还得换形象。“没了刀塔这个名子谁还玩啊”,我们达成共识,其实我上一次打开游戏还是看2009视频时期的事情。
虽然也许还有第三件事,是Wings的捧杯——但我不太乐意称它是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情”,虽然它这几年在社区内早已升华成了一种群体性开导剂,具备了一种有时须要想起、大多数时侯又不敢想起的复杂性。
但前两件事的回声还是让人惋惜:以为真要完了的,反倒路越走越宽;起初以为只是长鸣的警钟,倒是一步步朝发出了丧钟的声音。Ti8、9、10连续三个周期的戏曲性失败,V社对职业比赛体系规划的摇移和不确定性,小型电竞资本和正规赞助的退场,让CNDOTA看起来离过往荣光愈行愈远。
能够坚持为CNDOTA付出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所以前几天,当莉莉丝宣布《小冰冰传奇》将会赞助出席DOTA2奥斯陆大师赛的四支中国俱乐部时,几乎所有见到这条新闻的刀塔玩家都能倍感一种惊惧,称其为“最倒反天罡的一集”。
奥斯陆大师赛即俄罗斯电竞世界杯DOTA2项目
社区里也垒砌了高楼。说好听点的,会称此举是“优秀结业生回母校捐建”;比较尖刻的,则用上了“耗子给猫当伴郎”这种形容——但配合表情来看,我认为你们还是在为这些话剧性而震惊。
虽然,《小冰冰传奇》当年是由于与DotA版权相关的诉讼才被迫改名。作为莉莉丝游戏的发家作品,最早的《刀塔传奇》本身饱含商业上的传奇色调,却也伴随着数年的宿怨畸恋:
上线第一年总流水超过21亿人民币,这在2014年是个无法想像的数字,几乎强占了畅销榜半壁江山。开创了“点头像放大招”的玩法原型,至今还在影响大量卡牌游戏的设计范式;
由于对暴雪WAR3美术形象的模仿、“刀塔”和“DotALegends”及游戏内部份名词的不当使用,《刀塔传奇》相继被暴雪娱乐和V社告上法院。不过莉莉丝CEO王信文则克服内部压力后,劝说发行商龙图一起承认错误,最终亲赴新加坡和暴雪和解,让这桩官司没有经历本应漫长的审理和撕扯期;
随后莉莉丝开始完全涉足于原创IP和玩法,随着《剑与佳苑》《万国觉醒》《剑与远征》等等原创作品的面世,荣登国外最成功的原创游戏公司行列。《小冰冰传奇》也没有由于更名而萎靡,今年上线的官方怀旧服甚至做到了首月流水破亿。
而曾经的版权纠纷,各方始终没有披露具体的和解细节。直至2020年,王信文才在一场圆桌峰会中述说了当初的故事:确实是行业的收益让莉莉丝忽略了IP带来的侵权问题,最终她们支付的和解金额,也远低于诉讼可能须要赔付的范围。
见到莉莉丝赞助四支中国队的新闻后,我翻出了前面这条原先的报导,去问《小冰冰传奇》的制做人:原先该结束的都结束了,大家究竟为何想回去赞助CNDOTA啊?
他回答我说:
“我们在最初设计这个游戏的时侯,确实在多个方面深受了DotA这款游戏的启发。其实当时谈和解的过程有些痛楚的追忆,而且完全不影响DotA是一款伟大的游戏。现今主要是心怀感恩之心,希望能为支持CNDOTA略尽绵薄之力。”
虽然是我能猜到的回答。但听到“这完全不影响DotA是一款伟大的游戏”的时侯,我还是倍感一丝忧愁。世殊时异,似乎刀塔这个游戏相关的一切,只有在哪个年代还是真正无可置疑的、被争抢的香饽饽。
从昨天的视角来看,DotA→DOTA2的时代,正好是国外各类文娱作品知识产权界限模糊、创作者也缺少法律意识的时期。
虽然到如今,关于哪些是二次创作、什么是会对原作品牌构成伤害的侵权,不同国家地区的法律规定也还在建立当中。而当时游戏相关的国外文娱作品,更是只能用“野蛮生长”来形容。光是暴雪、魔兽、DotA这种息息相关的漫长故事线上,可以说满地都是各种“暗蹭”乃至“明偷”的产物。
类似这些
优酷视频时代,我还很喜欢一部名为《倒不了的塔》的DotA题材动漫。回看Staff列表里满满的刀一技能图标(也可以说WAR3图标),我慨叹于当时刀塔玩家的情结。但以明天的标准来看,以这部动漫各类正规的制做和发行背景,估计很难用“二次创作”糊弄过版权问题。
当时DotA自己的版权纠纷也是一团乱麻。2011年,暴雪娱乐便因DOTA商标相关事宜控告过V社,基于WAR3地图编辑器的强势条款,诉求DOTA2不能使用DotA的相关模型、美术形象、相关名词和名称……这场官司的结果同样以双方和解告终。但无论V社还是暴雪,对细节都秘而不宣,没有详细报导。
我们能晓得的就是,DOTA2的“DOTA”,自此成为了一个原生词,丧失了“远古遗迹守卫战”(DefenseoftheAncients)这个本属于自己的释义。
暴雪也付出了自己的代价,最早的暴雪DOTA(BlizzardDOTA),在以后修改为暴雪全名星(BlizzardAllstars),最后才敲定成为现今的名子《风暴英雄》。
而在明天,看一眼《风暴英雄》,看一眼当初可称全民级火爆的DotA,再瞧瞧这种阵势浩大的官司、行业大鳄的碰撞,只不过像在看历史的尘埃拂过浏览器。
“刀塔”这个IP的比赛本身,也不复当初。2017年,V社创立了各赛区的DPC职业巡回赛,将Ti的直邀机制从纯粹的暗箱约请,替换成了愈加透明的积分制直邀。但DPC一系列规章和执行上的问题数年中没有得到好的结果,V社自己却也无意改进,直到2023年成为了DPC的最后一个赛年。
最后一个赛年里,Ti勇士令状不再携带项链,奖金急剧下降后,字面意义上的“含金量”也分给了奥斯陆大师赛不少。到了去年,Ti又回归了暗箱约请制度,但各大俱乐部迎战Ti的兴致,可能早已很难说比抵达俄罗斯高多少了。
历史是一块巨大的回旋镖,不是吗?
2024年国际约请赛暗箱直邀的六支队伍,仅XG一支中国队
所以看见“《小冰冰传奇》赞助CNDOTA”,似乎更值得感叹的是,在那种野蛮生长的时期,我们见过好多野蛮的错误,但也还拥有野蛮生长、充满活力的CNDOTA。等到好多事情真的有机会、有能力去“名正言顺”了,项目的活力却在衰退,熟悉的ID们也在变老。
但在上线六年后,一个因DotA而起的品牌,在这样的境况里还有实力和意愿重新支持CNDOTA的成长,其实也是一种因果完满。
今年星铁赞助了两支中国队的Ti之旅,此次《小冰冰传奇》除赞助四支战队出征奥斯陆外,还宣布将支持青训
早年的DotA帖吧里,参杂过各类说不清是真事、还是故事,又或则只是发怒小段子的“神贴”。诸如“传说哥”,又例如“末日第一招居然能吃小兵”和“红色萨满”,好多早已成了后来的DOTA2新玩家压根看不懂的梗。
我印象很深的,还有一个冰女和拍拍熊的故事。大约讲的是一个很笨很菜的拍拍熊玩家,由于不会看小地图不停被杀。气得自家上单影魔指责:
“拍拍你滚吧!”
拍拍熊晓得自己很坑,就没敢说话。保拍拍的辅助冰女温柔地跟他说,没事,你去中单吧。冰女仍然做眼保护他不被Gank,还指导拍拍如何双人Solo肉山。
但由于劣势实在是太大,政局还是无可挽回,对手开始推高地的时侯,拍拍还在肉山坑里一巴掌一巴掌拍肉山。队友一个接一个退出了游戏,包括对拍拍最友善的冰女。但拍拍还是没有退,直至对手疑惑这头熊到底去哪了的时侯,聊天频道才跳出一行提示:
水晶室女获得了不朽之守护。
哪个年代,帖吧吧友都会把这种贴子弄成故事图。虽然好多当时的链接都早已挂了,但我还真的在QQ空间相册里找到了一张2010年的这类图,可能十分特别难堪,慎重观看。
——好吧,真的十分难堪,但我还是想放下来:
“可是我们有没有为我们的冰女打出肉山盾?”,瞧瞧十几年前的网友多纯爱啊
虽然和“水晶室女”实际上的背景故事并无关系,但其实在所有的二次创作里,冰女就会饰演一个同时饱含力量和温柔的角色,也许这也是为何小冰冰会选择“小冰冰”。
再看这个故事,我扪心自问,如果我昨天排到的路人不晓得如何操作拍拍Solo肉山,我能做到最大的善良,也不过是忍着不开麦问他“你如何这都不会”。其实我们确实早已生活在一个影魔越来越多、冰女越来越少的世界,这甚至有一部份诱因来自我们自己。
其实,我也无意于把一个游戏的一次赞助,再度升华成一个“拍拍熊回头给冰女打肉山盾”的故事。只是十多年畸恋浮沉,回头发觉,你们可能似乎都猜不到,自己会在今后的故事里饰演哪些角色。像一页书的诗号,世事如棋、乾坤诡谲,笑尽英雄。
终归得朝前看的,无论是逆境里的CNDOTA,还是玩家自己。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